欢迎访问无锡策合商贸有限公司!

清朝长年不给公务员涨工资致惊人腐败

浏览量:

清朝长年不给公务员涨工资致惊人腐败

来源:凤凰新闻 作者:刘三解


  本文摘自:凤凰新闻 作者:刘三解,原题为:《刘三解:给公务员发多少工资才合适?》

  康熙皇帝一生干过很多大事,擒鳌拜、平三藩、收台湾……名单念下去太长,搞得他老人家还想再活五百年,怕影响今天社会的安定团结,只好提件小事应应景:

  康熙元年,全国各级衙门里书吏的工资被取消了。

  换句话说,就是除了各级领导干部之外,非领导职务序列的所有公务员,自即日起义务劳动。

  这一“义务”,就坚持了250年。

  更诡异的是,清朝初建,大思想家顾炎武就说过“百官者虚名,而秉国者吏胥”,200年后,打垮了太平天国的湘军名宿郭嵩焘又说“本朝则与吏胥共天下”,感情拿工资的不管事,管事的偏偏没工资?

  我们知道,佛门道家辟谷可不是人人能学的,就算吏胥自己不吃饭,老婆孩子总还要生活,可没有工资怎么办?

  清朝政府很讲究,允许书吏通过收取“陋规费”生活,基本工资和乞丐差不多的衙役们也靠这个分食,地方上招数不少:

  收税的时候超额自留叫“浮收”;在银子和铜钱兑换时做手脚叫“勒折”,雍正年间浙江乌程收人头税,市面上1两白银兑1200文,地方征税却要求每1两银子的税交2400文,直接翻番。

  运粮食进北京要走漕运,老百姓还要管运费,这个叫“漕规”,定额1石的漕粮,实际要交2石以上。食进北京要走漕运,老百姓还要管运费,这个叫“漕规”,定额1石的漕粮,实际要交2石以上。

  更损的是老百姓向官府伸冤,不给钱连呈文都不收,雍正朝安徽阜阳县衙的门房,每收一份呈文要钱4500文,叫“签子钱”,心情不好了还敢要双份。

  不过论起实惠来,地方上这些花招和中央六部书吏比起来差远了,因为他们可以明目张胆地建小金库,美其名曰“部费”。

  咸丰三年,恭亲王奕曾说,各省解送北京的税款,进户部的账目、库房,每1000两都要交100多两的部费;军需报销更狠,直接比其他项目多加两成,乾隆朝西藏平叛,报销数千万两军费,光给这些书吏的部费就达到200万两白银。

  这是户部,工部管营造,虽然当时不兴“造城运动”,却架不住黄河、运河隔三差五就得修一修,这河工一年600、700万两银子,自然要揩揩油。

  兵部、吏部、刑部手里没项目,吃的则是“卡脖子”钱,给钱的事情好办,不给钱的,吏部可以扣你的任命,兵部可以卡你的军需,刑部干脆能搅和你的案子。

  就连礼部这种清冷衙门,由于掌握着各府道州县铸造大印的活,也是一手交钱一手交印,几十两不嫌少,一百两银子不嫌多。

  这种腐败是不是触目惊心?难道就没人管吗?

  有,确实有人管。

  康熙皇帝为了这“部费”几乎把六部都骂遍了,偏偏没动手给它废了。同样,锐意改革的雍正皇帝规范了半天书吏的编制和选用资格,也歇火了,他的宠臣田文镜面对陋规,能做的也不过是给山东、河南两省的收费项目做了个价目表……

  为什么会这样?

  其实很简单,科举出身的官员们根本做不了基层公务员的业务,写八股、吟诗作对他们行,收税、断案这样的必修课还得雇师爷统筹,更不用说漕运、仓储、账目这些专业工种,根本就是一窍不通。

  这样的官员,历代的俸禄表,按照品级罗列待遇,到雍正朝还搞出了养廉银,工资待遇不算低了,可除了按规矩从书吏、衙役们指缝漏出的陋规费里分肥,又有什么用处?

  就此而言,谈今天的公务员工资,说清朝养廉银如何、宋朝俸禄如何厚待士大夫,本身就是个笑话。因为这样的环境下,高薪根本无法养廉,因为廉洁与否的权力并不在这些享受厚禄的“官”手里,而在头顶仕途“天花板”的“吏”手中。

  那么,“吏”们曾经的工资有多少呢?

  明代,地方书吏们的年薪是6两白银,中央各衙门和督抚衙门书吏年薪36两,另给4石米。清代,顺治九年搞了一次地方书吏大降薪,年薪给减到了4.8两。

  如果没有康熙元年的一刀切,书吏们的合法收入是个什么层次?

  光绪年间五品郎中何刚德在《春明梦录》写道:“余初到京,皆雇车而坐,数年后始以二十四金买一骡,雇一仆月需六金。”

  1头骡子24两银子,1个仆人月薪要6两银子,可见300年间通货膨胀之严重,不过请注意,胥吏们可没有涨工资这一说,当然,大清朝官员的正俸标准几百年就没涨过,养廉银在道光后也不怎么正经发,何况地位卑贱的胥吏?

  也就是说,如果谁真在这个时候干公务员,想不拿黑钱过日子,还不如去给人当仆人划算。

  说到底,清朝的整套官吏体系就是在逼人作恶。

  那么,究竟有没有人想过在制度层面上改革呢?

  王安石。

  在变法过程中,王安石一方面把胥吏纳入官俸体系加薪,并用重罚约束;另一方面提出任官者应该先担任胥吏的职务,以学习政务的细节,同时,提高胥吏的政治地位,让他们不再被排除于正统仕途之外。

  然而,这套政策被后继者废止。

  这个结果或许令某些人扼腕,然而却有其内在的合理性,因为多发钱非但不能治百病,反而会添新毛病。

  王安石下台后,苏辙任中书舍人,朝廷认为吏员太多、太滥,命其裁减。正当他为吏员难裁犯难时,小吏白中孚对他说:

  “昔铨吏止十数,今〔侍郎〕左选吏至数十。事加如旧,而用至数倍者,昔无重法重禄,吏通赇赂,则不欲人多分所入,故竭力勤劳而不辞;今行重法,给重禄,赇赂比旧为少,则不忌人多,而幸于少事,此吏额多少之大情也。”

  意思是,原来工资少、规矩小,胥吏们都忙着捞外快,人少自然分得多,就不希望新人进来;现在工资多、惩罚重,胥吏们赚外快不易,还不如多来点人分担,乐得清闲。

  这不正是“乱作为”和“不作为”的矛盾吗?

  公务员是个新词儿,还是日本来的舶来品,搁中国古代,“治人者”叫吏,“吏事君”叫官,合在一起称“官吏”,不较真的话,两者就是一回事。

  那么,官和吏有什么区别?

  很简单,负责任的是官,干实事的是吏,这和今天公务员分领导岗位和非领导岗位差不多。

  大多数中国人本就不爱较真,所以在讨论公务员工资的时候,最爱提的就是宋、明,左手高薪养廉,包龙图(北宋名臣包拯)有千万年薪;右手没钱活命,海笔架(明代名臣海瑞)买不起肉吃。

  问题是,大宋朝优容的是士大夫,是官,明太祖定工资苛待的也是官,他们的工资体系和一个月赚2000块钱的普通公务员有神马关系?大宋朝的一个从九品的下县主簿,靠熬资历磨勘,100年当不上宰相,同样,当今的副县长就算干100年,能干到总理吗?

  所以,讨论普通公务员的工资还需脚踏实地,略过宋、明,看汉、清,方才有所镜鉴。

  看清朝,昨天的文章已经说了不少,很多读者把一腔“仇官”愤慨都甩在了评论里,恨不得当今也学那“250年零工资”的高招,其实是打错了点。

  自魏晋官吏分途之后,吏员的社会地位急坠,高中历史课本里也提过所谓官分清、浊,而吏员干脆是世职,父一辈子一辈的干实事,偏偏被踩在官的脚底下,得不到上升的机会。

  到了隋唐,科举出现,干实事的地位更是越来越差,就连在官员序列里的三省主事,也就是国务院“处级”、“科级”官员,正经的流内八、九品官(唐官品分流内、流外,经考试可由流外官升到流内官,所谓“入流”),士大夫也拒绝担任。

  原因是吏胥工作,“皆以俦类为耻”。问题是,唐代的进士及第可不像大清,考上了就能捞个七品知县,按规定,进士科考的最好的,甲第授官也才是个从九品上,偏偏人家还看不起你八品的主事,一句话,我就歧视你,怎么了?

  到了宋代,有流内官品的吏胥,干脆被取消了合班朝参皇帝的资格,比他们级别低的士人官却能享受这种荣誉。当时还明令禁止中央、地方的吏胥参加科举考试,连改变命运的机会都给你干掉了。

  所以,假设《水浒传》说的真事,宋江这个押司小吏,真想做到武德大夫、楚州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,除了造反再洗白还真没什么可能性。当然,武德大夫这个标识多少级干部的职称本就是南宋才出现,后两个职务根本不符合宋朝的制度,纯属乱写,不可当真。

  这种歧视和限制使用,一直延续到明清,连吏员子孙三代都被禁止科举,社会上看他们更是“以奴隶使之,以盗贼待之”,身份之贱与娼妓、奴仆为伍,偏偏他们又掌握着社会管理的实权,到了节骨眼上,反倒能一言决人生死。

  比如上文中说到的军费报销,打平了太平天国的曾国藩、李鸿章,拥兵20万,到了报销军费的时候,照样得找掮客和户部的书吏们勾兑“部费”,人家开口是一厘三毫回扣,也就是1.3%,湘、淮军要报销3000多万两军费,要掏40万两白银。

  曾、李也不跋扈,又找了个人去讨价还价,得了个挥泪大出血,8万两。8万两也没法正常入账,曾国藩就上了个折子,请求军费免审,领导同意了。曾国藩这个高兴啊,给儿子写信讲述心声,说“感激次骨,较之得高爵穹官,其感百倍过之!”

  啥意思?能免了户部书吏们过道手折腾,这份感恩,比他得到高官显爵超过100倍!

  圣旨免审了,曾国藩还是不敢省那8万两,照付,只是户部不能再多要了。这时候的曾国藩是什么地位?太子太保、一等侯爵、武英殿大学士、两江总督,妥妥的国家领导人兼大军区司令,到了屋檐下一样得低头。

  这等威力,宋代的胥吏同行差得远了。宋人也有“吏强官弱,浸以成风”的说法,有胥吏号称“立地官人”、“立地知县”,也就是官员只管坐着办公盖戳,吏员站着决策管事。

  极端案例也不过是政事堂的小吏苏允淑和唐州团练使判官掌宣有仇,正好苏允淑奉命裁汰70岁以上的老同志,大笔一挥,把掌宣划进了二线队伍,掌宣时年35。

  拉拉杂杂说这么多,其实就是一个道理:

  在政府理论上可以干预一切都社会形态下,吏员位卑权重,还想不给他们发工资,天天痛骂,嘴上是一时爽了,可俗话说“破罐破摔”,有清朝的先例在此,谁还想再经历一遍吗?

  有人或许会说,清朝是封建社会,现在时代不同了。

  三解承认,时代确实进步了,工业社会远比农业社会更加复杂,就连腐败的样态也不再是在农民身上抠税银、等着下属送常例孝敬。

  但是,必须注意的是,时下的政府仍是大政府,而明朝、清朝则是“皇权不下县”的小政府,按理说后者干预个人要来得轻,然而,小政府又有多“小”呢?

  按照光绪年间修的《大清会典事例》的记载,中央六部中户部书吏最多,定额247人,所有在京机关书吏总计1184人,地方从总督到州县一级是8到14人,而这个时候有1358个县,400多个府、直隶州、直隶厅和23个省。

  看起来是不是小学算术题?没那么简单,纸面上的编制要是能作数,大清朝恐怕要君主立宪到现在了。

  事实是,清初中央各部书吏“多者以千计,少者不下数百”,同治朝游百川上疏称“大邑每至二三千人,次者六七百人,至少亦不下三四百人”,这些都比不上老前辈刘衡在道光朝碰到的情况。

  刘衡被任命为巴县知县,一到任,发现自己部下衙役竟然有7000人之多,花了1年多的时间清退了6700人,只留下100多人干活,也干得不错,等他离任之后,衙役又恢复到了数千人的规模。

  这么一算,大清朝该有多少披着官皮、吏皮的“公务员”?即使按照平均1个地方衙门1000人算,也已经过150万了吧?

  要知道,道光年间中国人口有4亿3千万,而今翻了2番,清朝官吏等比例增加,也该有450万,而当今700万公务员的“大政府”,其中那些算不上“官”的基层公务员,基本看不到什么比拟大清同侪主动“破家灭门”的残虐,你还仇个什么劲儿呢?


联系我们      Contact Us

手机:153 1223 1929

电 话:0510-82441256

传 真:0510-82441256

现货业务:

sales@ceheco.com

期货定轧:

orders@ceheco.com

财务: 

finace@ceheco.com

售后服务:

service@ceheco.com

投诉: 

g-manager@ceheco.com



版权所有:无锡策合商贸有限公司  专业从事锅炉板和压力容器用钢板现货销售及期货定轧的钢贸企业
 公司地址:无锡市锡沪路383#金属材料现货市场 邮编:214011
 销售热线:0510-82441256  手 机:15312231929    

 Copyright 2008-2014 策合商贸 All rights reserved.   备案号:苏ICP备14042600

无锡Q345R   无锡Q245R  无锡16MnDR  无锡09MnNiDR  无锡SA516GR70  无锡15CrMoR

宝贵建议